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美学?来《美的殿堂》看看!
- 编辑:生花之笔网 - 67什么是真正的中国美学?来《美的殿堂》看看!
(47章)提创神秘直觉体认方法。
有了卦爻象,就用了许多卦爻辞来讲。然濂溪太极图,文说简略,规摹未闳,康节著《皇极经世》,始以先天卦象之数,综贯天行人事,经纬古今波澜博大,以成其内圣外王之学,遂为宋以来言图书象数之祭酒焉。
在邵雍那里,心、道与太极虽名目不同,但都具有形而上的本源意义,这对后来陆王心学也是个重要的启示。可以说,邵雍易学虽重在尊先天之学,通画前之易,但其理论体系建构的终极归宿点却是落实于后天的人事之学。由此可见,在注重道德修养工夫的程颐看来,探讨宇宙世界的存在和生成,有些不切实际。邵雍、程颐都是北宋时期乃至古代颇为著名的易学家,他们的易学著述《皇极经世书》《程氏易传》分别是象数易学、义理易学的典范之作。在程颐看来,《周易》是讲变易之道的,他曾说:易,变易也,随时变易以从道也。
他认为易之道先于易之书而有,视为画前之易,这种画前之易乃是宇宙生成的根源,此乃易之道,而今之《周易》乃文王、孔子所为,属后天之易,先天明体,后天明用,所以他认为易学研究当以这种先天之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,先天之学始于陈抟,广大于邵雍。可以说,邵雍、程颐尽管都是宋代易学、理学的奠基人,不过在易学诠释、理学建构之理路上有很多不同之处。(《论语·子路》)认为只有具备独立的立场和思想,谦和而不盲从的人,才是真正刚强正直的君子。
《尚书》中的和则上升到国家治理、邦固民和的范畴。比如,孔子很注重音乐的和谐之美。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百姓和谐团结,便不会觉得人口少。
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、挥之即去,如同儿戏一般,觉得十分好玩,禁不住大笑起来。故先王以土与金、木、水、火杂,以成百物。
这时,佞臣虢石父替幽王想了一个主意,提议用烽火台一试,就是让周幽王去点燃骊山烽火台上的烽火,戏耍诸侯,以此来博得褒姒一笑。周幽王在国家治理上专信佞臣虢石父,排斥周宣王时的正直大臣。孟子认为战争的成败取决于人心向背,只要国家内部人民和谐团结,上下齐心合力,就能无往而不胜。他在《道德经》中说: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
(于语和、刘志松:《和谐社会溯源——以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心》)同时,先民们还意识到,为适应和改善生存环境,人们必须聚族而居,人与人之间需要团结互助、和谐相处。幽王为烽燧大鼓,有寇至则举烽火。齐景公有一次打猎后回到遄台,景公的近臣梁丘据(字子犹)也驾车飞奔来到了遄台。其后不信,诸侯益亦不至。
和,既是调节各种关系的手段,也是最终要达到的理想状态。可以说,和而不同这一观点自提出后,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,在以后的中国文化发展中一再得到确认。
我们夫子若得国而为诸侯,若得采邑而为卿大夫,那真是教民立,民就立。此外,孔子还以身作则,努力成为其弟子及后世效法的和之楷模。
到春秋时期,关于和的讨论就愈发多了起来。‘和就如羹,是由厨师用水、火、醋、酱、盐、梅等来烹制鱼和肉,用柴火烧煮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就已经把和落实到生活的在在处处,和为贵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思维习惯之一。孔子提出的各种主张,无非是想实现家庭的和谐、社会的稳定、天下的安宁,而这些说到底,就是一个和字。晏子对曰:据亦同也,焉得为和?公曰:和与同异乎?对曰:异。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,如之何其可及也?(《论语·子张》) 还有一条关于和的理论,是孔子弟子有子说的: 有子曰:礼之用,和为贵。
不可否认,有子和为贵这一说法的明确提出,是受到了孔子贵和思想的深刻影响。此后,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,和为贵思想跨越千年时光,生生不息,历久弥新,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,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诸侯们始知被戏耍,怀怨而回。到了孔子,他和弟子继承并发展了前人对和的认识,通过系统梳理和阐发,创造性地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。
从此,和之与否,成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准。先民们认为,只有天地有序,顺物之性,才能获得自然恩泽,并成就事功。
他在位期间,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。在远古农耕文化中,就已滋生出和的朴素观念。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简单加合在一起,结果只能是被抛弃。这样的人,如何能够赶得上呢? 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道德楷模,在他的弟子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他认为,一个国家,若是财富分配公平,便无所谓贫穷。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,和的思想被愈发重视起来。
诸侯悉至,至而无寇,褒姒乃大笑。通观孔子构建的思想体系,和是其重要理论之一,也是其哲学的精髓所在。
经他动员,百姓自会和谐相处、同心协力。平日里,孔子与人一起唱歌时,如果歌曲很好,他一定请人家再唱一遍,自己和声而歌。
(胡静:《论孔子思想中的和》)其中,有四条是孔子亲口说出,或者是其弟子描述孔子气象时的用语: 子与人歌而善,必使反之,而后和之。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《论语》一书中,直接提及和的记录共有五条。厨师调制味道,使其咸淡可口,酸甜适中。此外,在远古先民的巫术礼仪之中,也强调礼、乐的相应和谐。
还有一次,陈子禽夸赞孔子弟子子贡时说道:子贡你太谦虚了。齐国大夫晏婴曾围绕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这一问题,对和与同的区别作了进一步的说明。
阴阳二气虽然有对立和冲突,却始终处在道的和谐统一之中。《易经》中和的意义一般较为抽象,从形而上的角度加以使用,有时声音相和的古意也在继续使用。
作为最高统一体的道,其中蕴含着阴阳二气,阴阳二气相互作用,就衍生出宇宙间万事万物。最终,幽王被杀,褒姒被掳,西周灭亡。